
媒體看太鋼
首頁 媒體看太鋼
中國科學報:太鋼:把綠色發展提升為企業核心戰略
來源: 中國科學報 作者: 程春生 時間: 2012-06-25
6月5日,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鋼)發布了《太鋼綠色發展手冊》。該《手冊》從綠色產品制造、循環經濟、融入城市等方面入手,為社會了解太鋼開了一扇“綠色之窗”。
“太鋼把節能減排提升到關系企業生死存亡、可持續發展、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的高度來認識,列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財政節能工作會議上,太鋼總經理高祥明的話擲地有聲。
響應國家號召
多年來,太鋼在國家產業政策及財政節能減排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承擔鋼鐵企業社會責任,加快節能減排建設,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據介紹,目前太鋼已實現固態廢棄物、工業廢水、工業廢酸的100%循環利用,二次能源年回收利用占企業總能耗的45%,形成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固態、液態、氣態三大廢棄物循環經濟產業鏈,多項節能減排指標達行業領先水平。
太鋼地處太原市城郊的上風口,污染物排放直接影響著省城人民的生活質量,因而承受著環保搬遷的巨大壓力。加之全球能源競爭日趨激烈,節能減排任務更加緊迫。
多年來,太鋼致力于推進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淘汰污染大、能源資源消耗高、生產效率低的生產設備,實現了裝備大型化、生產高效化、產品清潔化、品種多元化、環保設施一流化,能耗物耗指標處于行業先進水平,初步形成了鋼鐵生產長短流程結合的綠色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我們把節能減排提升為企業的核心戰略。”高祥明表示,太鋼把節能減排提升到重要的高度來認識,列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
堅持科技引領
近年來,太鋼堅持以科技創新打造綠色產品,大力發展高效、節能型鋼材。
據介紹,通過實施精品戰略,太鋼形成了以不銹鋼為核心的高效、節能、長壽型產品集群,成為綠色產品制造和推廣應用的示范者與推廣者。到“十二五”末,太鋼的高端和特色產品比重將提升到90%以上,常規產品退出產品目錄。
同時,太鋼也積極以技術進步推動產品結構調整,實施結構節能。近年來,太鋼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圍繞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的戰略目標,投資500多億元,累計淘汰落后煉焦能力135萬噸、燒結能力496萬噸、煉鐵能力70萬噸、煉鋼能力100萬噸、軋鋼90萬噸。
通過集成當代國際最先進的工藝技術裝備,太鋼還先后實施了50萬噸不銹鋼系統改造、40萬噸冷軋不銹鋼薄板擴建改造等國債支持項目,以及國家正式批復的150萬噸不銹鋼項目,實現了全線工藝技術裝備的大型化、集約化、高效化和現代化,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把單廠不銹鋼生產能力提升到300萬噸,樹立了當代不銹鋼工業發展的新標桿。
太鋼生產技術裝備的升級,為企業節能減排奠定了基礎;不銹鋼等20多個高效節能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為全社會的節能作出了貢獻。
此外,太鋼運用先進技術進行節能減排改造,實施技術節能。例如,太鋼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富氧豎爐新技術實施冶金除塵灰資源化項目,每年處理碳鋼及不銹鋼除塵灰48萬噸、回收金屬32萬噸(其中鎳約4800噸,鉻約12800噸),相當于開發一座200萬噸鐵礦石的礦山。
以管理促創新
高祥明表示,太鋼不斷加強節能管理,實施管理節能。
“以國內外優秀鋼廠為標桿,建立起了綠色發展對標體系,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綠色發展戰略管理系統。”高祥明介紹,目前太鋼建設了能源管理中心,高效調控能源生產、供應、輸配,運用先進的能耗分析手段加強能源管理,深化能源成本和產品能耗研究,實現能源信息與公司采購、生產、銷售、設備信息的集成。
已經建成的環境監測中心,能夠在線監控太鋼環保設施的運行、污染物的排放及環境質量的變化情況,提高環保管理的及時性、有效性和科學性。此外,太鋼推行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六西格瑪管理,推動企業資源計劃(ERP)、制造執行系統(MES)等高效運行,提高運營效率,努力躋身全球管理卓越企業行列;扎實推進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將綠色發展指標逐級分解落實,納入對各單位、各崗位的績效評價體系,實現了與全工序、全員經濟利益的緊密掛鉤。僅從2005年到2011年用于節能減排獎懲金額就達到1.4億元。
“我們深知,鋼鐵行業是耗能大戶,太鋼的節能工作仍十分艱巨。”高祥明表示,太鋼將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指引下,加快實施投資60多億元的“十二五”節能減排項目規劃,加快推進企業內部的小循環向城市的大循環轉變。

公司形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