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日報:立足綠色減排 太鋼與城共生
近日,太原市有6家企業獲得秋冬季錯峰生產豁免,如果遇到重污染天氣,鼓勵這些企業與生態環境部門等協商,自主減排。6家企業中包括了太鋼集團旗下的3家公司:太鋼不銹、太鋼礦業分公司東山石灰石礦、參股公司山西阿克斯太鋼軋輥有限公司。秋冬季是北方重污染天氣高發季,相關企業原本要受到嚴格的排放管制,為何太鋼卻能獲得如此豁免?記者近期深入太鋼采訪發現,在信任與榮耀的背后,有太鋼在節能減排中的不懈努力……
鋼料處理無塵化 爭當社會“好伙伴”
深秋時節的太鋼廠區,道路潔凈、草木茵茵,路兩旁高大的景觀樹呈現著深綠、金黃、褐紅等不同的顏色,層次豐富,斑斕多姿。沿著渣場內部循環路一路向里行進,綴滿外墻的爬山虎葉片一路綿延,把原本青灰色調的外墻裝飾成一面紅艷壯觀的藝術墻。路邊不時有清洗車播放著音樂駛過,還有抑塵車、濕掃車,24小時不間斷作業。太鋼渣場,干凈整潔,風景宜人。
走進廢鋼切選車間,工人正用高溫切割槍將一塊塊巨大的廢鋼分割成小塊,作業罩內火花四濺,空氣中卻聞不到一絲氣味,看不見一點灰塵。太鋼加工廠廢鋼切選作業區生產組長李強指著操作間上方巨大的方形移動罩說,這個集塵罩類似于抽油煙機,可以收集作業過程中的各種粉塵。為了使除塵效果更好,太鋼還對設備進行了改良:從原先單純在移動罩內隨機切割廢鋼,改造為移動罩與防塵料格擋墻配合實施切割作業,以此解決了原先移動罩內部因切割產生的煙氣流動規律性差的問題。現場煙塵可以從除塵收塵口高效捕集、達標排放,實現了全天候廢鋼環保切割作業。
類似這種鋼料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廢氣等物,不經過專門排氣筒的無規則排放被稱作無組織排放。為了更好地減少此類排放,太鋼進行了一系列改造提升:對鋼渣處理環節進行了全封閉改造,自主研發投用了動力波除塵設施。對于堆存原料的料場,在保留原有擋風抑塵網的基礎上,實施全封閉改造,建成了獨具太鋼特色、造型美觀的不銹鋼弧形大棚,并在場內配置高效霧炮設施進行抑塵,該料場已成為太鋼環保的標志性建筑。對于精礦粉、煤、粉煤灰、超細粉等所有粉狀物料均采用筒倉、料庫方式進行儲存,皮帶機頭、機尾等落料點均安裝了封閉罩和除塵收集裝置,達到散料全封閉、運料不見料的效果。各主要生產工藝過程的產塵點均配備了先進的捕集除塵系統,全部納入智能化管控,此類無組織排放做到了“有組織”管控。
在環境改善方面持續付出,使太鋼擁有了自己的一張綠色名片,“公眾開放日”活動吸引了一批批慕名來參觀工廠美景的社會人士,太鋼這個“好伙伴”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煙氣處理無害化 勇做政府“好公民”
“單位,毫克/立方米;顆粒物,國家標準超低排放限值10,出口煙氣2.5;二氧化硫,國家標準超低排放限值35,出口煙氣0.6;氮氧化物,國家標準限值50,出口煙氣44……”在太鋼煉鐵廠三燒控制室內,記者看到在線監測大屏幕上閃動著實時煙氣排放監測數據,三燒煙氣污染物排放值等指標遠遠低于國家超低排放限值。一旁的攝像監控大屏幕上,包括燒結煙氣處理、脫硫制酸區等十余個生產區域情況一目了然。“智慧工廠”管理模式下,各個生產現場鮮少有人,多數生產由電腦遠程操控、機器自動完成。
煉鐵廠環保作業區三燒脫硫作業長王瑋告訴記者,煉鐵燒結過程中會伴隨產生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氣體,是鋼鐵企業污染物治理的重點環節。為徹底根治這一環保難題,太鋼不斷對燒結煙氣凈化裝置進行升級改造。2019年,太鋼投資4億多元,在原有活性炭脫硫脫硝基礎上,擴建50%吸附單元,創新實施了“活性炭+SCR脫硝”工藝,這項工藝屬世界首創。脫硫效率也由94%提高到97%,脫硝效率由33%提高到80%,污染物減排量達到了50%以上。目前燒結機各項污染物排放濃度均優于超低排放指標要求,且生產過程不產生任何廢棄物。
類似燒結機這種配備專門處理裝置、有在線監測并經過排氣筒的排放形式被稱作有組織排放。太鋼此類超低排放改造始于2015年,當年完成了自備電廠熱電聯產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2018年開始,太鋼加快步伐,先后投資33億元,實施了53項綠色發展升級改造項目。同時,實施源頭管控,對焦爐煤氣精脫硫,使硫化氫濃度降到每立方米20毫克以下。2019年年底,太鋼全面完成了從焦化、燒結、煉鐵、煉鋼、軋鋼到能動公輔系統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做到了有組織排放“超超低”管控。
太鋼的一系列付出逐漸顯效。2019年,太鋼比政府要求提前一年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成為全國首批鋼鐵全流程超低排放A級企業,也是山西省唯一的A級鋼鐵企業。太鋼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與改造前相比下降了70%以上,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最新研究,太鋼大氣污染減排富有成效,PM2.5等主要污染物對太原市空氣質量的影響比例僅為1%左右……
今年供暖季開啟,原本冶金、火電、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太原市錯峰生產規定,但太鋼因長期致力于綠色生產,旗下3家公司擁有可以自主減排的“豁免權”,在獲得秋冬季錯峰生產豁免的6家企業中占半壁江山。
物料運輸清潔化 成為市民“好鄰居”
“大同路是太鋼運料的必經通道。早些年,每天晚上8時以后,物料運送車往來頻繁,路兩旁都是灰色的塵土,經過這幾年的不斷治理,大同路越來越干凈了。”家住太鋼附近的市民王女士說。
王女士口中的變化源自于太鋼持續推進的清潔運輸。太鋼焦化廠煤備作業區主管趙治國介紹,太鋼每年外購煉焦煤400多萬噸,原來有一半需要由汽車運輸進廠,運輸過程中造成了尾氣污染和重車揚塵。為了全方位實現清潔運輸,2017年年底,太鋼投資8000多萬元,建設安裝了運料專線、鋼結構全封閉卸煤大棚、管狀帶式輸送皮帶等,實現焦煤100%鐵路運輸。2018年“公轉鐵”完成后,太鋼焦煤、電煤、噴煤全部實現鐵路運輸。運來的煉焦煤經受煤系統進入配煤槽,配煤槽下部采用自動配煤裝置,配好的煤經粉碎機處理后,通過帶式輸送機送往煤塔供焦爐煉焦使用。全封閉的直供系統實現了全程清潔無污染。同時,太鋼推出清潔運輸多樣化組合。除塵灰采用氣力輸送及密閉罐車輸送,塊狀及粘濕物料采用封閉皮帶輸送。
此外,這里的所有料場及工程現場出口均設置了洗車臺,確保運輸車輛“車光貨亮”。在太鋼8.51平方公里土地上,31臺道路濕法清洗車、吸塵車、降塵車、霧炮車24小時不間斷對廠區及道路進行保潔降塵。通過清潔化運輸改造和物流組織優化,太鋼大宗物料產品清潔運輸比例穩定保持在80%以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太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祥明看來,太鋼的綠色發展仍舊任重道遠。今后,太鋼將繼續堅持“高于標準、優于城區、融于城市”的目標,樹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綠色文化理念,在鞏固全流程超低排放A級企業績效的基礎上,太鋼已啟動創建超低排放AA企業行動,持續推進環保績效提升、能效水平提升、綠色化指數提升、低碳發展能力提升等,為建設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風清氣爽的“錦繡太原城”貢獻更多力量。

公司形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