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新聞網:“新太鋼”周年成長記
2020年12月23日,太鋼集團完成了51%股權工商變更登記,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國寶武”,太鋼正式成為中國寶武大家庭的重要一員。作為中國寶武不銹鋼專業化平臺公司,“新太鋼”在過去的一年里,在黨建引領下,加速整合融合,積極擔當作為,不斷向著“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全產業鏈企業”目標邁進。
黨建引領夯基礎
今年以來,太鋼集團黨委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高站位謀劃,高效率推動,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緊扣“成為全球不銹鋼業引領者”愿景,謀大局、補短板、利長遠,把解決不銹鋼領域“卡脖子”難題作為最大的辦實事項目,編制完成不銹鋼產業“十四五”規劃,一批批首發新材料有力支撐了我國多個重大工程建設。
同時,著眼解決職工群眾當前的“急難愁盼”問題,太鋼集團建立“急難愁盼訴求動態抓取、基層黨組織聚力領辦、黨員干部全心全意服務”的長效工作機制,打通溝通渠道,用心用情用力解決職業發展、住房、工間餐、交通、醫療等職工關心關切的問題,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職工與企業更加牢固的命運共同體。
加速融合聚共識
如何加速整合融合,讓聯合重組效益充分釋放,是擺在太鋼人面前的第一任務。今年以來,太鋼集團加速構建以智慧制造為支撐的“一總部多基地”矩陣式管控模式,實施“1+4”管控方案,形成涉及19個專業管理部門、141個管理模塊、404項管控事項的職能管控矩陣;快速推進20個專業領域、141項專業職能、222項管理要求的管理對接工作;實施不銹鋼四大生產基地專業化整合,形成涵蓋采購、制造、技術、研發、營銷等領域的兩批次142個協同項目。
“一家人一條心。”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在太鋼干部大會上的講話情真意切,言猶在耳。如今,太鋼集團加入中國寶武,從競合走向了融合,1+1>2的協同效應正逐漸顯現。
創新提升拓市場
今年8月,太鋼技術中心正式加入以中國寶武中央研究院為核心的研發體系。借助中國寶武創新平臺,太鋼集團高效集聚創新資源,強化協同創新,形成研發合力。
一年來,太鋼集團創新效率和研發產出比持續提高,超前研發品種和使命類產品研發成效顯著,研發投入率、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向預算目標穩步推進。其中,儲氫容器用不銹鋼、氫燃料電池雙極板用不銹鋼等8項超前研發品種取得突破性進展;使命類產品開發進展順利,完成水面核動力艦船堆內構件用不銹鋼材料保供任務;成功研發航空模具用Ni36板材,助力航空工業破解“卡脖子”難題;首發N08810鐵鎳基合金材料用于首個國產光伏多晶硅反應器制造;首創鎳基合金型材用于華為海思芯片封接;成功開發沉淀硬化馬氏體SUS630不銹鋼冷軋板產品,破解了芯片、集成電路板等行業輔助成型材料的“卡脖子”難題;高等級磁軛鋼產品替代進口,用于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水電站電機轉子制造……
綠色發展助“雙碳”
作為典型的都市型鋼廠,太鋼集團堅持以低能耗、低污染、大循環的生產方式,謀求與城市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今年以來,太鋼集團成立碳中和辦公室,編制2023年碳達峰行動方案,快速開展不銹鋼系統碳減排路徑研究,啟動二氧化碳在線監測項目,謀劃2035年碳減排30%以及“零碳工廠”建設等低碳先行先試工作。目前,太鋼集團已初步建立了太鋼碳中和管理體系,啟動并部分完成了碳排放數據摸底測算和主要產品碳足跡核算等工作。
全面改革激活力
市場就是戰場。面對國內鋼鐵行業日益激烈的白熱化競爭和同質化競爭,今年以來,太鋼集團加快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重構總部架構,啟動高效總部建設方案,管理總部部門內設機構從91個優化為46個,生產單元職能科室和作業區平均減少30%以上;同時,啟動管理層級和法人單位數量壓減,目前已基本實現了治理體系扁平化、高效化。
如今的太鋼集團,猶如朝氣蓬勃的青少年。面對新期望和新使命,太鋼集團將賡續紅色血脈,以深度整合融合聚合持續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企業發展潛能和動力,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和重組效益,奮力實現全球不銹鋼行業引領者的目標,為中國寶武實現“成為全球鋼鐵業引領者”的愿景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公司形象片